新生儿常见的便便问题,宝妈们一定要注意!(带图)
通过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当前宝宝的身体健康状态。
这里列举了12种宝宝大便常见现象:
1、稀水样大便
如果宝宝的大便呈稀水样,同时伴有口腔异味,可能是消化不良;也可能提示有病毒感染,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多见。
家长应将宝宝的大便装入小塑料瓶内,于2小时内送到医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大便常规、大便潜血和轮状病毒抗原等。
如果医生确诊是轮状病毒感染,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特别是不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不能杀灭病毒。只要注意别让宝宝脱水,5~7天内可自愈。
如果宝宝较长时间内都是稀水便,而且大便中有血或黏液,针对其他胃肠疾病的治疗都不见效,有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的。
如果宝宝尚处在全母乳喂养阶段,妈妈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饮食中有什么是新近加入的,宝宝是不是在那之后开始排稀水便;如果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要好好排查一下宝宝都吃了些什么。
2、灰白色大便
如果宝宝从出生大便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一直没有黄色大便,但小便呈黄色,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应该马上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3、豆腐渣样大便
如果宝宝的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宝宝有上述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4、绿色粘液状大便
如果宝宝的大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可能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也就是说宝宝没吃饱,只要让宝宝吃饱,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5、泡沫样大便
如果宝宝的大便呈泡沫样,可能是糖摄入过多造成的,只要减少糖的摄入就可以转为正常。
6、油型大便
宝宝的大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宝宝身上,说明食物中脂肪过多,需要适当调整食物成分。
7、大便中有血
如果血液与大便是分离的,一般是肛裂所致;如果血液为鲜红色,与大便混合,可能是痢疾或其他疾病;如果血液为深褐色,可能是胃或小肠出血。后两种出血很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应咨询相关医生。
8、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可能是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造成的。应注意进食是否过量等因素。如果已经给宝宝添加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
9、大便干燥
有的宝宝大便干燥,甚至像羊粪球样,落地有声;有的排便困难,有肛门被撑破的情况。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食物中纤维素过少也容易造成大便干燥。
不要一看宝宝大便干燥就给宝宝贴上“便秘”的标签,只有大便干结同时伴有排便困难才是便秘。
10、大便次数少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两三个月的时候,有的会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情况,两三天一次,甚至一周一次。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看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何。
如果吃奶正常,发育良好,无其他不适,就不需担心。宝宝是否便秘不完全取决于排便次数的多少,还要结合大便的形状综合判断。
如果大便不干,不硬,属于正常现象,就不是便秘。
有的妈妈母乳质量高,宝宝吸收好,因此残渣少,大便也会比较少,这就是老话所说的“攒肚”,不需特殊处理。
11、大便次数多
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再加上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母乳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多偏稀,而且次数也偏多,但宝宝但生长发育正常,情绪也很好。
这种现象不属于腹泻,不用过多担心。随着辅食的添加,宝宝的大便次数会有所减少。
12、少量、频繁大便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看宝宝的月龄,如果是两三个月的小宝宝,频繁大便但每次量都很少,可能与婴儿肠绞痛有关。
患肠绞痛的宝宝排气多,每次排气都会带点大便出来,并不是真正在排便。
婴儿肠绞痛属于自限性发育问题,多是由于胃肠发育不成熟所致,待宝宝满4~6个月时会自然消失。
如果宝宝哭闹严重或吃奶、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可给宝宝口服西甲硅油滴剂,每天3次,一次10滴,连服两周。药物可缓解宝宝不适,但不能根除,根除只有等待时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