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曾在2020年、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有关家庭教育的提案。新年伊始,在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之际,特邀袁雯校长来谈谈这一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的法规对家长和孩子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袁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2020年、2021年全国两会上,我都提交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提案。我希望推进家长教育有效落地,帮助家长成为孩子优秀的第一任老师。

让孩子的一生能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理念,也是第一要义。正如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的,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与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认为,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正确三观、良好品德、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方向。

要把握住这个方向,首先就需要家长不断地修炼内功。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家庭社会学科以及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政策法规等都是一名合格家长必不可少的“内存”。家长就像教师一样,需要经过培训、持续学习、不断调整才能成为好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他必然需要更专业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其实,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要努力成为孩子的终身老师,这就强调了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常常把孩子的生命阶段与成长轨迹比喻成一条河流,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家长也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个孩子。孩子在成长中是不断变化的。我坚信,家长只有不断观察,与孩子共同成长,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家长。

第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袁雯:如今,社区的功能日益多元,尤其城市的基层治理几乎都是通过社区化管理实现的。社区被赋予了很多社会服务功能,教育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教育指导越来越多地走进社区,社区学校中也涌现了很多年轻父母的身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何把家庭教育的功能嵌入社区呢?在我看来,一方面,社区应该成为亲子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举办亲子活动来实现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另一方面,社区又是缓冲家长教育焦虑的中间地带。在一群孩子和家长中,我们更容易看到孩子背后的共性问题,而不是有问题的孩子们。因此,家庭教育一定要开放,要让家长看到更多家长,让孩子看到更多孩子。

大学作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同样需要肩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对于培养教师为己任的师范类大学而言,家庭教育的相关课程与培训显得至关重要。最近上海师范大学编写了一套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该手册分为5个学段: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每一个学段提供20个案例,每一个案例包含问题导向、原因分析、方法指导,并附上相关教育资源索引。后续,我们还将编写面向教师与社区工作者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第三十九条:“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

袁雯: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家长。学校应该把实施家庭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家长。教师和学校教育的职责并不是代替家长直接从事家庭教育,而是为广大家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科学的指导。“双减”政策的实行,就是希望让学生与家长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让家庭教育更多地回归家庭。

家长是责任主体,但毋庸置疑,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教师通常是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实践的科学指导与坚实后盾。我建议,学校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家长教育的课程体系,即实施“第一任老师”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每一位家长必须完成2~3门必修课,随后根据孩子成长需要选修其他课程,使家长循序渐进地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老师。

另外,学校应把师德师风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把家庭教育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上海师范大学拟在师范生中开设家庭教育微专业,现已进入论证阶段,最快今年可以推出。我们鼓励师范生选择这一微专业,旨在让“未来教师”提前对家庭教育形成系统的认知。为此,上海师范大学还申请了虚拟实训系统项目,该虚拟系统能够为“准教师”提供与孩子和家长模拟沟通的平台,通过一次次的对话和训练,帮助他们找到家校沟通的“门道”。

除了家庭教育微专业,我也建议在高校中开设婚恋相关的家庭通识课程。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我希望当人们走进婚姻生活、生儿育女时,他们有的不仅仅是心潮澎湃的激情,还有沉淀心中的道德底线、法律意识、责任担当和充足准备。

第四十条:“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

袁雯:2020年1月,一项面向多名家长的在线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焦虑来源于学习成绩和升学压力。而造成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之一是其家庭教育能力不足。40%的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和各类媒体;32%的家长靠自己摸索;对于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54%的小学生家长存在困难与疑惑,急需得到专业指导。

与此同时,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日益多元。调查显示, 62%的家长选择在线接受家长教育,45%的家长倾向自主阅读,30%的家长选择线下电视、电台、学校、家长会等等,还有17%的家长有个案咨询的需求。不难看出,越是便捷易获得的方式,家长越愿意主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我认为,家长真正需要的是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源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教育系统和教育人士应该给予家长更多具体的科学指导,而非道理说教。

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我希望广大学校、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教育机构都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共同建设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依法教育孩子的意识,提高其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通过多措并举,真正把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落实到位。让每个家庭成为支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