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家庭教育心得体会_家庭教育考研_考研家庭教育专业

破解家庭教育焦虑情绪,需要家长“从我做起”

王营

“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一些家长对孩子整天担惊受怕,只要孩子不学习、不听话,就压不住火。”“有的家长则开口闭口‘别人家的孩子’,不断给孩子加压,似乎不给孩子报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有的家长积极加入各种群,希望找到‘一招鲜’,找到‘金科玉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家庭教育分论坛上,有关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话题被频频提及。

“焦虑”,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家长普遍的心理状态。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时,焦虑孩子是否能赢在起跑线上;上初中时,焦虑孩子是否能考上重点高中;上高中时,焦虑孩子是否能考上重点大学;上大学时,焦虑孩子大学毕业后是否能找一份好工作或顺利考研……总之,焦虑对当代家长来说,如挥之不去的梦魇,如影随形,几乎陪伴他们一生。

不可否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无时、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是令家长们产生焦虑情绪的客观原因。除了这一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主观的上的自我加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考研家庭教育专业_考研家庭教育心得体会_家庭教育考研

一是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据北师大2018年对外发布的一份题为“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均感受到家长对成绩有较高的期望,45.9%的四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三名”,42.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十名”。另据笔者观察,几乎90%以上的高中生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考上国内一流大学,最好能考上清华、北大。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前三名”“前十名”以及清北招生都是个定数,当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被现实碰得粉碎时,焦虑、失望情绪油然而生。

二是“剧场效应”引发的攀比。别人家的孩子上补习课,成绩提高了,自家孩子也要上;别人家的孩子报了钢琴、绘画、跳绳班,自家的孩子也要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的孩子到国外研学旅游,不管自家经济状况如何,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去……这一系列由“剧场效应”引发的攀比,不仅让家长身心俱疲,心力憔悴,焦虑重重,也让孩子牺牲了双休日、节假日,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三是家庭教育中的本领恐慌。家庭教育是为孩子奠定生命底色的教育,一些家长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束手无策,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孩子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正是由于一些家长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缺乏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方法,才把本该健康成长的孩子变成了庸才,甚至成了废人。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所说:“深层次原因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什么阶段培养什么能力、什么阶段学什么、不学什么缺乏认识,还有不知道孩子的成长需求,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考研家庭教育专业_家庭教育考研_考研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破除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焦虑情绪,非一时之功,客观方面讲,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但更为重要的是,焦虑是一种内在的自发情绪,是否焦虑取决于家长自身,家长要学会调适和控制自己,从我做起,通过自身主观上的努力,驱散笼罩在自己头上“焦虑”的阴云。

首先,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要了解自家孩子的兴趣、特长以及智力水平,接受孩子将来成为普通人的现实。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所有家长共同的愿望,但真正“成龙”“成风”的孩子却又了了无几。家长不可好高骛远,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引导孩子学会脚踏实干,从实现一个个生活和学习上的小目标做起,逐渐实现人生的大目标。只要孩子努力了,无论结局如何,都应当得到家长的肯定和鼓励。

其次,不要把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生活和学习中不恰当的“攀比”,是导致家长焦虑的直接诱因。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用在“别人家孩子”身上成功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则可能毫无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可盲目跟风赶潮,要善于发现自家孩子身上的长处,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不是抑长补短。

再次,要明确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和延伸,家庭不是学校,家长也不是老师,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所说,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一个孩子生下来既需要知识教育,也需要生活教育。只有将这两个教育完整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撑配合,才会有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孩子。因此,家庭教育要承担起孩子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任务,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孩子具备了这些优秀品质,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另外,家长还系统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几乎等于零。但是,父母不是天然的家庭教育施教者,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因此,父母要通过学习,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