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我国成人“知识多常识少,成人不成熟”的现状严重影响到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中国家长教育”的缺失、“中华传统文化”的断根。

家长教育是家风文化的基础,公民素质的源头,学校教育的帮手,群众工作的桥梁。如同大树原理:家长教育是“根”,家风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孩子是我们收获的“果”。只有根深、干粗、枝繁、叶茂才能果硕。为真实生活而学习才能有踏实进步,只要家长好好学习,孩子一定天天向上。古训的“业及天下不敌妻贤子孝,长袖善舞不及教子有方”价值观需要在中国重新建立。

1.成功是失败之母乃教育悖论

很多失败教育的根源是成人的成功环境造成的,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建立“成功是失败之母”乃教育悖论观念。

许多家长吃过苦、受过穷,成功后总是把最好的给孩子享用,舍不得让孩子经受挫折和打击,给孩子打造一个“虚拟顺境”,为孩子成长扫清一切险阻障碍,让孩子从“出生”到“出事”,一直享受着普通孩子所不具备的“优越配方”。

今天,成功人士所面对的难题往往不再是前方的“事业征战”,而是来自后方的“家庭挑战”。许多位高权重的政府官员、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享誉国际的明星等成功人士,面对家庭的“后代教育、后院管理、后世传承、后任选择”问题常常感到“无知、无法、无奈”。某些人的一辈子事业功名,往往经不住一次家庭事件的冲击。其原因都是因成人不成熟,不懂得“成功是失败之母”的教育悖论常识所造成的。

我们都很注重成功,但成功应用不好反是毒药,为了成功人们可能不择手段,会伤害社会、伤害家庭。多数成功人士的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成人虚假、不真实的社会人文环境中。

如果家长教子无方,让孩子感到家长的成功便是自己的成就,那便是害孩子的最好环境与条件。《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今天的教育,培养人前方“做事业”的生存教育比比皆是,而帮助人后方“过日子”的生活教育却寥寥无几。

不要让孩子把成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资本,成功的成人需警惕教育的失败。成功不等于成就,成人的成功往往可能害了孩子,而不是成就孩子,成败与否看成人的成熟度。

教育要从“了解孩子”开始,每个孩子都有其属于自己的先天特质和人生轨迹,其个体特质是个性化并多重性的。孩子“先天的特质”,需要我们来观察和了解;“后天的教育”,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努力。

2.孩子因你而来,但不是为你而来

每个孩子与自然、种族、家境之间都有某种固定的关系,每个孩子独特的命运规律可归结为“三性”,即天性、秉性和习性。

人的“天性”是指男女阴阳交合时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九大行星之间的关系,人的天性是先天固定的。

人的“秉性”是指人与种族的关系,比如我们是中国人,有几千年历史和不知多少代的传统习俗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这种习俗的遗传基因是我们每一个人这一世摆脱不掉的。人的秉性也是先天固定的,老百姓常讲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指的便是这一部分。

而人的“习性”却是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习性是我们每位家长此生能给予孩子的影响力。

在“三性”中,前两性构成命运的“命”;后一性便是命运的“运”。

先天之“命”基本是定数,很难改变,这是自然规律,不是迷信。但“运”是后天养成,是可变的;体现在孩子的习性教育上,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素养教育。

3.教育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人人都希望孩子走好运,这就需要在孩子“习性”教育上下功夫,习性教育的本质是家风的遗传与家规的影响。也就是说家长先要成为孩子的“好环境”,才能教育出期望的“好孩子”。孩子是环境的产物,好环境的孩子便会自然上进。

成为孩子好环境的办法很多,但原则只有一个:多身教,少言传;多文字交流,少口语交流。“一封家书抵万金,一份家约持好家”。教育孩子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重要”,但行动上“不紧要”。今天的很多家长可能知识满腹,但对家长教育的了解不多,行为上的公约做到的更少。

巴菲特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懂得“孟母三迁”的道理,会善用环境来影响子的成长。他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搬到贫民区居住,穿普通衣服,开一辆大破车,天天努力工作。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初中时,孩子就发誓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赚钱给父亲换一辆新车!”

等孩子上了大学,儿子才知道父亲是这般富有。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的儿子已养成了孝顺、善良、上进的好品质,此时人生轨迹已经确定,这就是教育的弹道原理。炮弹一出膛,落在哪里已经定了,包括弹道的轨迹。所以我们中国有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和环境的选择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家长的素养决定孩子的成就。

4.生活是学习,社会乃课堂

一个完整的教育应该是“三生”的教育,即生命、生存和生活。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教孩子“做事业”的生存本领,却忽视了教孩子“过日子”的生活智慧。创造力大多源于生活而非生存。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对于如何教孩子生活还远远不够。

伟大的教育来自点滴生活,要为真实生活而学习!

生活是学习,社会乃课堂!孩子在学校的知识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家长不要在儿时就盯着孩子“知识学习”,而应先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习”,让孩子及早具有“自己玩好,与人处好”的能力。成人需成熟,孩子方成就。

孩子如同一部新电脑,家长输入的原始程序对孩子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孩子“脑程序”的输入是从小时的生活行为规范“引导”开始的。家长只要好好学习,孩子一定会天天向上。从国家宏观层面讲,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

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从日常生活小事开始,从改变自己行为做起。比如早上起来叠被子、入洗手间刷池子、公共场所静机子、杯碗下面放垫子、凳子用后复位子……如果家长通过一次正确的强化教育,让孩子大脑潜意识形成重复动作训练的程序,为孩子提供一次管一生的精确教育,那么孩子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