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理菌创作团队 孟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译者)

家庭教育本质_家庭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_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这是纪录片《镜子》的创作初衷。通过“孩子”这面镜子,反思家庭教育。这部纪录片记述了三位问题少年与他们的家庭。

14岁的泽清酷爱下军棋,动辄对妈妈又打又骂;16岁的贾明辍学两个月,沉迷网络,以自杀威胁父母;17岁的张钊放弃高考,与女友住在家里,却把父母赶出家门。

这部纪录片令人感到心惊,也令人陷入沉思:为什么:父母倾尽全力,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反目成仇?

最近,我读到一本《教育的本质》。作者陈钱林是一名从教30多年的老校长,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他从实践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值得每位父母借鉴。我从这本书中总结了他揭示的三个教育真相,与大家交流。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家庭教育本质_家庭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

真相1: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

谈到人格,许多人熟知很多有趣的人格分类。最早的人格分类之一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后来,被内科医生盖伦发扬光大,就变成了“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类。虽然这四类被现代实验证明是不靠谱的,但是,这不妨碍人格分类理论的盛行。

同样,陈钱林校长从教育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的人格结构说:“横坐标是人格基础,纵坐标是独立人格”。虽然这个人格结构说不太严谨(没有对人格下定义、在解释人格概念时循环自证),但是,我想如果从“培养健全品行”的角度来看,他挑出12项核心素养(这12项素养并不互斥)作为人格基础,还是有借鉴价值的。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陈校长认为,最重要的人格基础是习惯。许多人都知道小学阶段看重的是习惯,而不是成绩。不过,我们往往把习惯等同于学习习惯。在《教育的本质》这本书中,陈校长详细阐述了习惯的内涵,提出习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健康习惯,如卫生习惯、饮食均衡习惯、运动习惯、作息规律习惯、保护视力习惯等。二是做人习惯,如自信习惯、感恩习惯、自理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三是学习习惯,如听说读写习惯、探究习惯、思考习惯、勤奋好学习惯、自学习惯等。

其实,这些习惯背后隐藏的是规则意识,培养的是良好品行。带着这样的思考,回到纪录片《镜子》之中,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孩子都有共同的特征——随心所欲,没有任何良好的习惯。虽然父母的诉求是让孩子不再逃学、能重返校园,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孩子不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良好的健康习惯、做人习惯。

习惯的坍塌,就导致品行的坍塌,最后导致孩子的人生混乱不

家庭教育本质_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家庭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

真相2:缺乏惩罚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

近些年,大众流行的是“赏识教育”,完全摒弃“惩戒教育”。父母都知道表扬和鼓励孩子的重要性,害怕惩戒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在一些学校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不服从老师安排,在课堂上大喊大叫,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当然,孩子背后往往有与之配套出现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不应该惩戒,甚至当老师批评时,他们还会投诉“为什么针对我家孩子?我家孩子只不过是顽皮一点。”

当孩子存在严重的行为问题、经各种教育都没有效果时,那就是需要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惩戒是利器,要特别注意尺度。在《教育的本质》中,陈校长主要提出“星卡”评价体系,他提出黄星卡作为惩罚教育的方式进行使用。这其实给父母很多启发,通过代币制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代币制就是有奖励,也有惩罚。奖励让孩子有获得感,而惩罚让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惩罚不是体罚。惩罚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撤销看漫画书、看电视、旅游、购物等应有的权利。

这本书混淆了惩罚与负强化的概念,这一点需要注意。不过,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留给孩子改正的缓冲期。作为家长,要避免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惩罚应该有据可循,事先让孩子明确惩罚的范围和程度。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受批评的时候,要留给孩子体验负面情绪的

家庭教育本质_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家庭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

真相3:“赏识—期望—引导”模式更有效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一座美丽的少女雕像。他最终爱上了这个雕像,向神灵祈求:让雕像拥有生命。后来,爱神被他的执着所打动,最终把它变成了活生生的人。这个故事揭示了期望的效果有多么强大。

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应该对孩子持有期望呢?

一些家长认为,父母应该顺其自然,让孩子自由发展,不要对孩子施加影响。他们的深层观点是“成年人无法预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父母怎么能决定孩子的教育方向。”

其实,这是一种懒惰的教育思想。

在孩子还小、父母有能力影响孩子的时候,你放弃了;当孩子到青春期、他一意孤行时,你对他的影响将是微乎其微。

我们该如何影响孩子?仅仅靠说教是不行的,还要靠方法。陈校长认为,“赏识—期望—引导”模式更有效。赏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期望是为了明确学生的目标,引导是为了打通目标实现的路径。

事实上,赏识针对的是情绪问题——当孩子在情绪上接纳你,你的意见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期望和引导针对的是行为问题——孩子未来的方向以及努力的途径。

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一本经验之书,不是一本理论之书。

教育专家陈钱林从教育工作与育儿经验入手,展示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值得每一位父母仔细研读。你会获得更广阔的未来视角来审视当下的教育行为。

家庭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_家庭教育本质_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